皮膚作為人體最大的器官,是人體抵御病原體入侵的第一道防線。我從事皮膚領域科研11年,主要關注皮膚宿主細胞的天然免疫功能,包括表皮的角質(zhì)細胞和真皮的成纖維細胞以及脂肪細胞,這些細胞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非免疫細胞。但我們研究發(fā)現(xiàn),它們的天然免疫系統(tǒng)在參與抵御病原體感染和激活下游炎癥反應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們利用小鼠皮膚病模型結合體外原代細胞機制,研究發(fā)現(xiàn)新的宿主天然免疫防御機制,并通過和醫(yī)院建立合作,力爭將研究結果和臨床現(xiàn)象結合,提升科研的臨床意義和應用價值。
Cell Press(細胞出版社)旗下的Immunity(《免疫》)雜志是免疫學領域最好的雜志之一,我很榮幸兩次在Immunity(《免疫》)雜志發(fā)文。2019年,我們在Immunity(《免疫》)雜志報道了皮膚老化伴隨脂肪細胞抗菌能力丟失是受TGFB通路調(diào)控的,通過抑制TGFB通路可以恢復老化皮膚的真皮脂肪及提高皮膚的抗菌能力。這一研究引起了國內(nèi)外媒體的廣泛關注,中國科學報社也對我們進行了采訪報道。
科研能力需要長期的堅持和積累才能塑成。我的博士導師Dr. Mark Leid從事生化分子生物學和信號通路機制研究,經(jīng)過6年的研究生培訓,我打下了扎實的機制研究基礎;我的博士后導師Dr. Richard Gallo是國際皮膚免疫領域有名的醫(yī)師科學家,在他身上我學到了如何將基礎機制和小鼠疾病模型以及臨床病理聯(lián)系起來。這些寶貴的學習和培訓經(jīng)歷是我今后科研的基石。
年輕的科研工作者一定要堅持學習、勇于嘗試不懼失敗,培養(yǎng)對科研持之以恒的興趣和探索未知事物的動力。成功來源于堅持不懈的努力,“Research”的核心就是“Re”+“Search”。科研沒有捷徑,只有腳踏實地、反復搜尋才能尋得真相。不要害怕跌倒,一開始走的彎路越多,后面才能知道如何準確地繞開彎路?蒲羞需要大量閱讀文獻并培養(yǎng)和別人交流的能力,積極參與課題組組會報告,多走出去參加各類學術會議,這是鍛煉自己和獲取他人反饋和意見的寶貴機會。
《科學新聞》 (科學新聞2020年4月刊 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