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人妻aⅴ中文_日韩av在线高清不卡_激情亚洲六月激情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

作者:倪偉波/整理 來源: 發(fā)布時間:2017-3-15 20:47:50
眾議“打破經費分配潛規(guī)則”

 
2010年9月3日,美國《科學》雜志以社論的形式發(fā)表了一篇由兩名中國科學家聯(lián)合撰寫的署名文章,討論目前中國的科研基金分配體制及科研文化問題。
 
聯(lián)名發(fā)文揭“內幕”
 
這篇名為《中國的科研文化》文章的作者便是同為科學網博主的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施一公和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饒毅,他們二人當時還分別擔任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和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
 
這也是兩位“海歸”第一次通過外媒直接“炮轟”當前中國的科研經費分配體制及科研文化問題,將中國科技界廣為流傳的“內幕”公諸于世,深深觸動了科技界這根恒久遠的神經。
 
在這篇文章中,他們指出,盡管近年來中國研究經費持續(xù)以20%的比例增長,但這種增長沒有對中國的科學和研究起到應有的強大的促進作用,“與個別官員和少數(shù)強勢科學家搞好關系才最重要,因為他們主宰了經費申請指南制定的全過程”。這種現(xiàn)行的科研經費分配體制甚至在某種程度上阻礙了中國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他們認為,這些問題部分歸結于體制,部分歸結于文化。
 
在他們看來,目前正是中國打破研究經費管理中各種潛規(guī)則、建立健康研究文化的時機,一個簡單但重要的起點是所有新的研究經費必須基于學術優(yōu)劣分配,而不再依賴私人關系。
 
他們相信,這種新文化能夠而且應該成為一種新系統(tǒng)的頂梁柱,它將培育而不再浪費中國的創(chuàng)新潛力。
 
科研經費本就是學術界的敏感“神經”,而此文的發(fā)表,更毫無懸念地讓“打破經費分配潛規(guī)則”這一問題成為學術界廣泛熱議的焦點。
 
時隔兩個月,就在該問題的議論如火如荼之際,科技部對這篇文章做出了回應。11月8日,科技部網站刊登了對該篇社論事宜的答復,稱“‘中國的科研文化’一文,涉及我國基礎研究科研經費分配問題,我們認為與事實不相符合”。
 
科技部的聲明表示,大型項目資金的申請程序和分配方式并非如施一公和饒毅所說缺乏競爭性,而恰恰相反,它們不但具有競爭性,也有公正的評審程序,并且是基于頂級專家公正的評估和監(jiān)督。
 
科研體制改革呼聲漸強
 
在科技部駁斥了施一公和饒毅的文章后,科學網在11月發(fā)起了針對該事件進行的網絡調查——“科研經費分配體制改革,你怎么看?”,有98%的人認為中國的科研經費體制亟需改革,而只有約2%的參與者表示,改革沒有必要。
 
不僅如此,科學網博客圈對該事件也表現(xiàn)出了廣泛的關注。周可真、朱猛進、李俠、孫學軍、李飛等眾多科學網博主,都在第一時間以文章的形式表達自己對該事件的看法。
 
華中農業(yè)大學副教授、科學網博主朱猛進在《誰說吶喊無用?》的博文中公開支持施、饒二人的觀點,并表示“盡管會遭受既得利益者們的阻撓,但吶喊并非完全無用,有時候吶喊雖未完全按預期發(fā)揮作用,但還是在向人們所預期的方向發(fā)揮正面作用”。他還指出,我國科研改革的進程不會像人們所期望的那么快,但是我們仍要以積極的心態(tài)參與到科研改革的呼吁中,要行動起來!
 
浙江大學教授、科學網博主李飛在《經費分配行政化:制度的最大詬病》的博文中指出,“中國的科學家,因為成了專家,就有了權力。而這個權力,是自上而下給予,所以要對上面負責。這就是行政官僚化通過“專家”在學術界的延伸。這才是中國科學界的病根所在!”
 
此外,還有不少人在科學網留言表示,施、饒二人把問題明說了出來,精神和勇氣令人敬佩。“一兩個人說當然作用不大,大家如果齊心協(xié)力、都敢挺直腰桿像施、饒那樣大聲地說,一直說、整天說、通過各種途徑各種方式說,國內國外說,不怕報復,有問題就公布出去,相信就會有用的。”
 
大多數(shù)評論都關心著中國科研體制的改革。一位評論者表示:“政府能否為科研人員營造一種能夠靜心研究工作的環(huán)境,是科技體制改革的關鍵!”從博主的文章、網友的評論中不難看出,改革科研體制,特別是基金分配體制的呼聲幾乎是一致的。
 
對“打破經費分配潛規(guī)則”的熱議不僅在國內不斷發(fā)酵升溫,更引起了美國《科學》雜志網站的關注。
 
同年11月11日,美國《科學》網站報道了中國科技部回應施一公、饒毅《科學》社論一事。該報道詳細記述了整個事情的經過及緣由,文章部分引用了科技部這份言辭“尖銳”的回應聲明以及科技部部長萬鋼在11月6日至7日在上海舉行的2010年浦江創(chuàng)新論壇上的講話,并簡單介紹了施一公、饒毅發(fā)表的《科學》社論內容。
 
報道稱,饒毅教授對此次回應“感到意外”,稱該回應目的似乎是針對他和施一公個人,而不是關注大多數(shù)中國科學家公認的體制問題。報道引用饒毅的話說,“我們并沒有揭露任何新的東西,只不過公開重申了眾所周知的問題而已”,并表示科技部的回應并沒有指出他們社論中有任何錯誤。
 
報道中還介紹說,該事件在中國博客圈引起了強烈反響(科學網博客“打破經費分配潛規(guī)則(施一公 饒毅)”專題),同時還引用了科學網網絡調查中的相關數(shù)據(jù)。■
 
《科學新聞》 (科學新聞2017年2月刊 回響)
發(fā)E-mail給:      
| 打印 | 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