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記者采訪過的駐華科技參贊中,加拿大駐華科技參贊Wallace Ip是最年輕的一位。Ip剛剛接手這個職位一年,但卻對中加兩國的科技合作了若指掌。不僅如此,這位出生于香港的科技參贊多會站在中國的角度上考慮問題。
在談到北京的空氣污染問題時,Ip說:“外面的人要想批判北京的空氣質量簡直太容易了。到過這里的人可以輕松地說,‘你們應該改變這個,改變那個’。但讓他們提解決辦法,大家又都束手無策。”
有空的時候,Ip喜歡四處走走,細細感受這座城市的規(guī)劃和運作方式。也許是因為他是城市規(guī)劃和交通工程與設計專業(yè)出身,因此,他喜歡坐地鐵出行,每天上下班也是乘坐公交車。
在Ip看來,中加科技合作一直是兩國社會經濟發(fā)展的有效助力。2007年兩國簽署了政府間科技合作協(xié)議以后,中加的科研合作和成果轉化更是進入了飛速發(fā)展的新時代。
2011年,中加兩國合作發(fā)表的科研出版物與1996年相比增長了7倍,達到3367篇。在與中國科研出版物合作方面,加拿大更成為僅次于美國(12,368篇)、英國(3,771篇)的第三大合作方。
《科學新聞》:加拿大與中國之間一直保持著良好的經濟與文化雙邊關系。您如何看待兩國的科技合作?
Ip:加拿大作為發(fā)達國家,已經是成熟的經濟體。因此我們在尋找合作伙伴時,更多的是考慮對于科技發(fā)展、社會進步的推動。中國近年來大力重視并投入科學研究,事實上,人類歷史上從沒有一個發(fā)展中國家能發(fā)展得這么迅速,其中很多閃光點都值得我們學習。而且現在中國的經濟發(fā)展方式逐漸轉變?yōu)橐詣?chuàng)新驅動為主,加拿大從中受益良多。
長期以來,兩國之間一直保持著良好的經濟與文化雙邊關系,我們的科技合作也在此基礎上蓬勃發(fā)展。中加的農業(yè)合作有著悠久的歷史,加拿大國際發(fā)展署堅持為中國的農業(yè)發(fā)展提供糧食增產、遺傳基因等技術支持。
進入21世紀,兩國的科技合作更加緊密。2007年,中加兩國簽署了政府間科技合作協(xié)議,確定了清潔能源、環(huán)境保護、生物制藥、農業(yè)技術、信息通訊技術、納米技術、航空技術、交通運輸技術等合作領域。兩國政府成立了“中加科技合作聯合委員會”。
同時,我們的國際科學技術合作計劃(ISTPP)也積極與中國科技部合作,在2007年9月和2008年8月共批準資助了14個合作項目以及12個合作開發(fā)活動?傎Y助達到1783萬加元,其中加拿大政府提供1281萬加元。
《科學新聞》:國際科學技術合作計劃在今年1月開展了人用疫苗和清潔交通兩個領域的項目。這是不是未來兩國科技合作的風向標?
Ip:我認為未來兩國科技合作的重點將會放在生命科學,尤其是疫苗開發(fā)。加拿大在疫苗技術上居于世界領先地位,研究能力非常強大。我們希望能與中國合作研發(fā),并將產品推向市場。另外一個重點就是清潔技術,從清潔汽車、潔凈煤、風能、太陽能到新材料,在這些領域也將會有更多的合作機遇。
今年7月份,我們已經收到了正式的申請書。在進行同行評審之后,我們將于今年年底公布獲準項目?傮w資助額將達到1800萬加元,中加雙方各出一半資金進行支持。
同時,民用航空也是重點合作領域。比方說中國商飛與加拿大龐巴迪在合作研發(fā)C919大型客機。兩國也希望能夠共同研發(fā)擁有自己的知識產權,并轉化成商業(yè)產品。比方說龐巴迪Q400等飛機就是在沈陽生產的。兩國的合作不僅限于生產,而且逐漸轉向提升產品性能和商業(yè)化產品研究。
《科學新聞》:您認為中加兩國在科技合作中遇到的最大挑戰(zhàn)是什么?
Ip:首先是兩國科技體制上的差異。我知道現在兩國都在進行改革,加強產學研合作,強調成果轉化。因此,兩國的改革成果匯聚起來可以創(chuàng)造更多的機會。
但合作還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如何建立不同科研主體之間的合作關系?中國的科技發(fā)展主要是靠政府引導,政府決定研究哪些領域;但加拿大的科研主導是高校。加拿大的高校與幾個大的科研機構合作,科研實力非常雄厚。
我們當前還有一項普遍的挑戰(zhàn):就是在財政吃緊的情況下,如何分配科研資源?不過,就算面對經濟危機,加拿大也沒有減少科研預算,而是對經費配置進行了重新的調整。自2006年開始,加拿大在創(chuàng)新研究方面的投入高達90億加元。2013年,我們在航空航天和國防研發(fā)方面投入了10億加元,在科技企業(yè)孵化方面投入了1億加元,在加拿大基因組中心投入1.65億加元,并為“加拿大永續(xù)發(fā)展技術”的政府組織提供3億加元,支持清潔技術企業(yè)。
《科學新聞》:在您去年擔任科技參贊后,做了哪些工作?
Ip:對我本人來說,關鍵在于如何建立商業(yè)化的橋梁。商業(yè)化是科技發(fā)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我們也要做基礎研究,但科技產品成果轉化才是未來發(fā)展的關鍵。
我在這里的工作,就是幫助在加拿大由于市場受限等原因無法商業(yè)化的科技在中國或其他國家進行成果轉化。當然,中國是我最關注的市場因為我的工作重心在此。但兩國合作的關鍵在于如何針對中國政府和行業(yè)的需求,鎖定加拿大的資源進行雙邊合作。這也將是我未來三年工作的著力點。
《科學新聞》:近年來,中加兩國的科技合作正在成倍的增長,加拿大已成為中國的第三大科研出版物合作方。您認為中國為什么會選擇加拿大作為科技合作伙伴?
Ip:首先是加拿大的科技實力。人們可能經常會忘記,在加拿大的國土上,人們發(fā)明了電話、通訊系統(tǒng),發(fā)現了胰島素。所有這些都證明了加拿大的創(chuàng)造力,時刻以社會發(fā)展與人類福祉為先。
同時,加拿大是世界上最開放積極的國家,以最大的誠意與各國科研工作者或企業(yè)保持合作。我們的文化非常多元,公民受教育水平高。你很少碰到很極端的加拿大人,他們一般都會非常合作。
第三點是,加拿大有著非常穩(wěn)定的經濟和政治體系,不用擔心會有什么政府或政治的巨變,我們的政府也不會停擺。有些人說我們的經濟非常保守,但面對經濟危機,我們的體系仍然能夠良好的運轉,這就是我們的吸引力!